中国恒大集团将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。8月12日晚间,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,公司于2025年8月8日收到联交所发出的信函,基于未能满足复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,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并未在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复买卖,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。
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,中国恒大取消上市地位是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,不仅影响企业自身,还涉及多个层面。中长期来看,这一事件将推动行业出清、优化资源配置,并有望促使政策从“救项目”向“促转型”升级。
中指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,中国恒大的退市反映出房地产企业风险正在通过市场化、法制化方式出清。此前已有蓝光发展、新力控股、中天金融、泰禾集团、阳光城等多家出险上市房企退市。此次恒大退市符合行业预期,未来仍不排除有其他出险上市房企退市。
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指出,中国恒大退市后,机构将更审慎看待具有类似流动性和信息披露风险的地产企业,投机性博弈“复牌重生”的机会窗口也将缩小。
中国恒大股票自2024年1月29日停牌至今年7月28日满18个月,未能满足复牌指引,未能恢复买卖交易。根据香港联交所规定,证券停牌18个月,联交所有权取消上市地位。考虑到恒大债务重组成功可能性极小,联交所决定强制取消其上市地位。
黄立冲表示,恒大的退市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,主要由企业自身问题所致。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恒大于2009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,此后一路高歌猛进,在房地产领域扩张的同时,还一度切入健康、农牧、金融等热门赛道。2017年10月,中国恒大股价达到历史巅峰,市值高达4000亿港元,许家印以2900亿元身家首次登顶胡润百富榜。
然而,2021年中国恒大流动性问题爆发,公司股价一路走跌,短短一年间从14港元跌至不足2港元。截至2022年6月30日,中国恒大集团负债总额为24740.9亿元,剔除合约负债8543.6亿元后为16197.3亿元。未能清偿到期债务方面,截至2023年11月末,恒大地产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3163.91亿元;此外,恒大地产逾期商票累计约2055.37亿元。
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,恒大此前销售额的快速增长是基于规模的持续扩张,这种增长模式在市场上升期会吃到不少红利,但一旦市场出现调整,内部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。
业内人士认为,中国恒大退市反映出房地产企业风险正加速出清。黄立冲表示,如果恒大在2021年债务违约初期就直接启动退市程序,投资者的后续损失可能会小一些,但当时市场倾向于通过债务重组及企业自身修复来解决债务问题。退市节奏拉长,客观上延缓了风险出清,期间股价可能在“复牌预期—债务重组—资产处置”循环中反复波动,吸引了一些投机资金,导致部分投资者在高风险阶段入场。
中国恒大被除牌并不影响境内外债权人行使权利。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表示,取消上市地位本身并不直接导致债务消灭,但可能会因为融资能力削弱而加剧经营压力,或触发债权人采取行动处理资产,间接影响债务清偿能力及债务处置进程。
中国恒大退市后,不再受上市公司持续披露与股东权益约束,清盘人主导下可更灵活处置境内外资产,但债权人议价能力与信息透明度有所下降,跨境债务回收率大概率会走向司法清算模式。对于其楼盘交付的影响,分析人士表示,在相关排序中,业主权益保障会被放在第一位。为推进保交楼、保障业主权益,已经对恒大集团包括土地、在建工程、项目等相关资产进行了梳理,这些资产的处置首先要保障小业主的权益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