甄嬛从甘露寺回宫后,皇上为了安慰她,提前安排玉娆进宫陪伴。然而,玉娆对甄嬛的称呼让人感到些许意外。她不仅称呼甄嬛为“长姐”,而且接着亲切地称浣碧为“碧姐姐”。最初,许多人可能以为玉娆这样称呼浣碧,是因为甄家一度落难,浣碧毕竟是熹贵妃的婢女,身份较为低微,才有了这样的称呼。然而,随着剧情的推进,我们逐渐意识到,玉娆显然不受身份等级的束缚,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,她都未曾放在心上。因此,玉娆称呼浣碧为“碧姐姐”并非因为身份上的差距,而是因为她早已知道,浣碧并非甄嬛所认为的简单丫鬟,而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,甄远道与一位汉人女子所生的私生女。
那么,玉娆是如何得知这一切的呢?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在他们一家流放至宁古塔之后,通过父母的私下交谈中,她渐渐得知了这一秘密。为何甄远道之前对这一切严密保密,但在宁古塔却决定向妻子坦白自己的过往呢?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。
展开剩余72%首先,甄远道或许是想通过这一点,缓解妻子的焦虑和忧虑。在甄家被发配到宁古塔后,甄嬛的日子也并不好过,怀孕期间被禁足,宫中形势险恶,完全没有外人能提供帮助。虽然宁古塔气候寒冷且艰苦,但皇宫中的尔虞我诈,权力的争斗,可能让甄母更加担忧女儿的安危。为了安抚妻子,甄远道决定透露浣碧的身世,让她知道,尽管浣碧出身低微,但她依然是家庭的一部分,姐妹之间可以相互依靠,至少比孤军奋战要好。
其次,甄远道或许觉得自己晚年岁月已经不多,在恶劣的环境下,自己随时可能因病倒下。既然时日无多,他便决定在死前将心中的秘密全盘托出,既解开心头的重负,又让妻子了解真相。无论妻子是否能原谅他,至少,他不再背负这一沉重的隐瞒。果然,甄远道的身体迅速恶化,如果不是甄嬛从甘露寺回宫复宠,恐怕他已经因病过世。
然而,这一切并未能带来甄母的宽慰,反而让她倍感痛苦。她再也无法自欺欺人,曾经为了维系夫妻感情而选择的隐忍,瞬间土崩瓦解。当甄母进宫探望甄嬛时,她特意提醒甄嬛,要注意不要让浣碧的打扮过于显眼。甄嬛则表示,自己与浣碧从小一起长大,情同姐妹。但甄母的表情却显得复杂,她的言辞也有些微妙,直言道:“你要记得,亲妹妹是玉娆。”这些话语和表情,已经清晰地表露出她早已知晓浣碧的身世,只是为了维护夫妻表面上的和谐,而选择默默承受。
甄远道在宁古塔透露一切的时机,实则极具巧妙。他早有机会可以向妻子坦白,但他选择在家族已被发配、自己也深陷困境时才揭开这层面纱。这一切的暴露,迫使甄母无法反驳,心中的所有苦楚只能独自承受。她明白,再争风吃醋已经没有任何意义,毕竟甄家已经沦落至此,再多一个外室之女的身份,也无关紧要。
甄母的痛苦并不仅仅是外部的身份差距,更是内心深处的背叛感。她曾在宁古塔与丈夫同甘共苦,认为夫妻情深是理所应当的。然而,此时的甄父却依然心系自己未曾娶进门的外室,觉得对她和浣碧母女心存愧疚。甄母如何能不心寒?她在苦寒的环境中与丈夫相依为命,却发现丈夫心里念念不忘的依旧是他未婚的外室。于是,当甄父和甄母一同来探望甄嬛时,甄母的沉默便成为最强烈的表达,她的失望已难以掩饰。
甄远道在为自己心中解脱的同时,却让甄母承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,种种行为让他显得极为自私与冷漠。最令甄母难受的,是甄嬛和玉娆都接受了浣碧的身份,而她的苦楚只能深埋心底,无法与人诉说。或许,甄母也只能在余生中学会看淡一切,放下那些不再属于她的恩爱,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平静和幸福。
发布于:福建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