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341号,
邮政街与上方街拐角处,
有一处俄式小楼,
它曾有一个名字,
叫“许公储才学校”,
以纪念中东铁路第一任督办许景澄。
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,
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
于1925年2月成为该校第一期学生,
并参与发起成立了
哈尔滨最早的学生会之一。
始建于1924年的“许公储才学校”旧址建筑为俄罗斯砖木结构,属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。建筑平面为L形,转角对称式布局,竖向采用三段式划分,中心转折部分设置微拱形主入口,入口处上方两侧设有多立克柱式,圆拱窗与微拱窗上下呼应。
展开剩余73%走进建筑,便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。许景澄1845年生于浙江嘉兴,字竹筠,世称许公。许景澄借鉴西方先进思想,推崇“外交强国”主张。1884年出使德、法、意、奥、荷五国,次年又兼任驻比利时公使。1890年出任驻俄、德、奥、荷四国公使。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。沙俄见有机可乘,打着“联合拒日”的幌子,实施“借地筑路”计划。许景澄代表清朝政府与华俄道胜银行进行交涉,他仔细分析了俄国有关向中国借地筑路的讯息,识破了沙俄假借筑路进行侵略的阴谋,连续向清政府报告提醒注意。在圣彼得堡进行的“借地筑路”谈判中,沙俄屡次提出非分要求,均被许景澄委婉拒绝。
1896年,许景澄被推到与沙俄签订《入伙开银行合同》《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》的风口浪尖上。为维护国家主权,他对每一条款都字斟句酌,对不利于中国的条款据理力争。在谈判中,徐景澄与沙俄代表罗曼诺夫等人展开激烈争辩。
1925年2月,赵尚志考入许公学校补习班,后升入中学一班,成为该校第一期学生。在校期间,赵尚志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彭守朴、陈晦生等人,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。同年5月,上海发生了“五卅”惨案,哈尔滨市工人、学生、店员纷纷罢工、罢课、罢市,抗议日英帝国主义暴行。赵尚志也带领许公学校学生走上街头,散发传单、发表演说、抵制日货、开展募捐活动。经过“五卅”运动的锻炼,赵尚志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,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,后经彭守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6月中旬,赵尚志召集十几名进步学生,召开了许公学校学生会筹备会议,他被选为副会长,这是哈尔滨市最早出现的学生会组织。哈尔滨市的反帝爱国行动,引起了东省特别区和哈尔滨市行政当局的不安,许公学校校长以不守校规为名将赵尚志开除。而后,赵尚志投考黄埔军校,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。
这座见证过许景澄外交风骨与赵尚志革命初心的俄式小楼,如今虽作为办公场所使用,但其砖木结构中仍跳动着历史的脉搏。当阳光透过拱形窗棂洒落在现代办公桌上,当年学生会筹备会议的激昂辩论仿佛仍在走廊回响;门廊下进出的人们,正以新时代的建设者身份,延续着许公“储才报国”的办学初心。这栋建筑的生命力,恰在于将厚重的革命记忆转化为滋养城市发展的精神养分——它既是凝固的历史教科书,提醒人们不忘“外交强国”的智慧与“誓死抗敌”的勇气;更是活化的精神坐标,让爱国传统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新的时代注脚。
来源:冰城+客户端
记者:刘希阳
“哈报手机记者”:许文志
编辑:马云鹏
发布于:北京市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